美股大幅回调引恐慌 迭加中港政策难度大增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债务限额上的不和,引致潜在的政府停摆,加上美国联储局缩表如箭在弦及全球能源危机出现,使美股本周出现大跌情况。在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再次抽升的背景下,市场正在担心像今年2月的「杀估值」活动会再次出现,现时纳指已抹去8月以来的升幅。与此同时,国内一箩箩的政策不停地出台,共同富裕、博彩法修订、恒大债务危机、虚拟货币被视为非法活动等,直至本周的限电政策,不停地对股市造成冲击。 除了不同的政策出台令行业出现结构性影响外,最近市场正关注的能源危机亦将加剧现时全球供应链的问题,变相提升了上游价格成本,最后或会令通胀问题恶化。以汽车行业为例,马来西亚疫情的影响,加上国内限电的情况出现,令芯片的供应严重短缺,就连增长力强劲的国内电动车厂商—理想汽车 (02015) 也要对9月销量进行指引调整,可见9月的汽车销售数据或会「见光死」。现时一般说法都是市场的需求强劲,供应短缺为短暂影响,行业第四季尾将会复苏。可是,一旦潜在的共同富裕政策影响、恒大债务危机恶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国内经济,消费需求或会有减退的机会。 鉴于现时的市况变差,由其是美股的回调,加上十一假期将失去北水资金的支持,9 月的经济数据或是另一不稳定因素,因此短期内将提升现金水平。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并没持有以上股票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长债息急升引发技术性调整

继GME事件后,环球股市再面临股灾级考验,自2月中起,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急速上涨,引发全球市场对美国联储局未来的部署有所忧虑,怀疑会因为通胀上升幅度比预期快,或会因此提早加息。 美国10年期国债孳息率于2月中由1.1厘一度急升至1.5厘,其中原因是市场通胀预期上升。随着各国的新冠疫苗陆续获批,市场对环球的实体经济逐渐明朗化,除了在股票市场上反映外,商品价格亦因此而上升。从铜期货价格上可见,虽然自从去年3月尾起已触底反弹,但价格至今未有回调的趋势出现,更因为通胀预期继续上升,铜期货于2月的表现再升逾15%。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这次长债收益率的急升,似乎与债券恐慌式抛售的关系更大,可说是技术性调整。市场对实体经济看好,自然对零风险的国债需求减少,加上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不断「放水」,美国联储局的资产负债表由去年3月的约4万亿美元膨涨至7万6千亿美元,资金持续流入至较高风险的股票市场及虚拟货币等。这次债市的技术调整,引起了市场对高增长企业的估值重估,事关现时大部份增长股的估值都是利用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回来的,而零风险债券收益率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债券收益率上升将令折现回来的价值下降。 增长股的估值受影响,自然引发「新、旧经济」另一轮的板块轮动,因此早前升得如火如荼的科技股、医疗股、电动车概念股等,都面临着一波重大的调整,可见电动车龙头特斯拉 (TSLA) 2月的表现急泻约15%。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这将受惠刚重启派息的各大银行如汇丰控股 (5) 的未来收入。 除了板块轮动外,这次技术回调还隐藏着另一危机 — 「契妈效应」。受人崇拜的「契妈」Cathie Wood 旗下的方舟基金 (ARK  Fund) 最近几乎买甚么,市场都会跟到十足,回报亦非常可观。可是这个技术调整,却令如方舟基金这种重仓想象空间宏大的股票基金需要调整仓位,任何减仓或是基金表现回调,都将变成滚雪球效应,形成人踩人的现象,加大这次技术回调的幅度。 技术回调会否变成一次疯狂的股灾,这是没有人会知道。不过笔者有不时留意着不同的指标,除了联储局的资产负债表外,还有反映「新、旧经济美股纳指与道指的对比图、反映通胀预期的商品期货及通胀掉期、反映股债的恐慌指数 (VIX及MOVE) 等。中长期来看,长债息收益率上涨变相利息开支会上升,其实这令联储局及企业处两难,尤其是借钱回购的美国公司,因此未来联储局或需要加大买债的力度。截至笔者撰稿时,无论恐慌指数、商品期货及国债收益率都有回调迹象,股市亦有反弹少许,但仍未脱离危险期,长远可能还需等待美国政府继续「出招」。 (C基金现时持有特斯拉及汇丰控股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百度靠自动驾驶平台概念翻生

电动车概念股去年表现出众,美股「契妈 (Cathie Wood)」亦凭着电动车龙头特斯拉 (TSLA) 的爆发,让旗下方舟投资 (ARK Invest) 的主动型ETF 打到街知巷闻,现时电动车行业可说是在投资部署上不可缺乏的一环。国内互联网搜寻引击龙头 – 百度 (BIDU) 自从谷歌 (GOOG) 于2010年退出国内市场后,一度成为中国市值第一的科网股,可是事隔10年后,市值仍原地踏步地处于400亿美元。不过幸运的是,「契妈」旗下的基金于去年12月中开始增持百度的股份,点石成金般成功令百度的形象由传统互联网广告业务转型为一间自动驾驶平台,短短两个月内市值翻倍至逾千亿美元。 百度的核心广告业务现时仍占总收入逾七成,其余收入大部分来自旗下视讯网站平台 – 爱奇艺 (IQ)。百度近年对爱奇艺的投资已不多,而且公司正发展的新业务亦有重迭,未来或有机会放弃爱奇艺。说到底,百度现时需要寻找更大协同效应的业务来支撑公司的未来增长点。虽然百度现时在国内搜寻引击的市场份额有逾七成,可是近年愈来愈多创新社交媒体出现,令搜寻引击行业在网上广告收入占比由3年前的约两成下降至一成以下,不多不小都有影响百度的前景。 自动驾驶平台将是百度「翻生」的一个机会,除了「契妈」加持外,与国内车企龙头 – 吉利汽车 (175) 的战略合作发展电动车也是最近的一个重大利好。百度 Apollo智能车联的业务涉及多个客户群,除了车企及消费者,还有地方政府。其中最贴近消费者的会是2017年推出的小度助手 (DuerOS) ,该语音系统将提供智能驾驶舱的体验,同时为百度的云端服务带来协同效应。现时小度助手已与国内70多间一线车企开展合作,并已率先于逾百万辆新车预载小度助手系统,相信未来1-2年内装机量将会以倍数增长。 此外,自动驾驶平台现时主要卖点为自动泊车及自动导航,短期内较低风险的自动泊车的市场渗透率将会高速增长至20% 以上,而自动导航则会逐渐提升其技术层面。当中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除了Apollo这种平台外,新进的电动车企如特斯拉亦会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同时资源丰富的传统海外车企也不会错失这个良机。 面对着这个局面,百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与政府的关系良好。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需要自动驾驶平台的帮助,当中的实时交通数据将会倚赖云端服务,未来自动导航的公共交通工具 (Robotaxi及Robobus等) 也需要智能地图的支持,可见Apollo 在这方面都会有发展空间。Apollo 已于上周三在广州黄埔区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MaaS (出行即服务),未来将会有多过5款车型推出。 总括而言,百度的市值重估让市场重新考虑这类自动驾驶概念公司的幻想空间,当中正在反映的估值可能是以数年后的业务成果来计算。笔者认为在投资部署上,现时较需要分析公司的前景,以及想象空间的可行性,比当前看到的估值更重要。百度是一间传统的互联网企业,现时业务比同行落后,但胜在早就开始部署自动驾驶业务,因此笔者将看好Apollo未来的前景。 (C基金现时持有百度、特斯拉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GME事件启示 奉行止蚀不止赚

美股游戏驿站 (GME) 狭淡仓事件引起全球关注,美国第五大网站Reddit中的WallStreetBets (WSB) 论坛忽然风靡全球,并显示出散户的力量不容小觑。美国政府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放水」,大大增加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散户的参与度亦随之上升。WSB透过社交媒体的力量,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散户,一起挑战淡仓比例高企的GME,逼使多间沽空机构弃械投降,甚至决定未来不再发表沽空报告。 GME股价本月至今已升逾16倍,主要源于新兴网络证券交易平台罗宾汉 (Robinhood Markets) 的「平、靓、正」销售模式的掘起,加上新冠疫情利好环球股市,引来大批年轻散户参与短线交易,以及高风险的个股期权杠杆交易。有大行报告指出,去年下半年散户买卖股票期权的交易量已超过市场的五成,看涨期权的交易量比看空期权多逾一倍,散户在场外交易的参与度亦比过往的多。 笔者认为GME事件正反映着现时市场潜在的波动性已不能再以恐慌指数 (VIX) 来观察。GME、AMC院线 (AMC) 及黑莓 (BB) 等市值较小的股票都在WSB参与后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笔者估计当中涉及不少股票看涨期权的交易,个股的隐含波动率 (Implied Volatility) 将会与指数期权的相差一段距离,因此VIX现时不能反映杀戮战场的真实状况。如基金使用指数期权来对冲现时市况,可能未能达到理想的对冲效果。此外,GME股价暴升亦打乱了券商本来对期权产品的部署,事件发生后或需要更大的股票仓位来对冲风险,变相形成滚雪球效应令股价继续上升。 去年股市表现旺盛,特斯拉 (TSLA) 配股后重返800美元、ARK系列ETF基金表现出众等,都让散户的坐货能力变得更强,无疑令「蚂蚁搬象」的成本降低,促成这次「GME事变」。长短仓策略的对冲基金可说是首当其冲,事后除了要平仓之余,为了减低基金的风险,长仓的股票亦会相对减仓,形成De-grossing平仓效果。反而只是长仓策略的基金则要承受整体股市因为GME事件,而风险胃纳收缩 (Risk-off) 的下行风险。 虽然上周美国多个券商突然暂停部分WSB系列的股票交易,令事件变得政治化,但其后也解除了限制。现时华府或对事件展开调查,但笔者认为券商恢复交易显示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机率仍是较低,毕竟现时市场上的杠杆比例较2008年的小,从券商的信用违约掉期 (CDS) 价格可见趋势仍属稳定,因此雷曼事件重现机会不大。 总括而言,GME非理性的暴升总有一天会回调,就像抢音乐椅一样,但事件带来的影响或是长远。笔者不知道这个效应可以维持多久,但WSB令股价暴升的股票将有机会出现配股的风险,同时事件不多不小为市场增加了一定波动性,估计短期内市场上杠杆比例会因而调整。GME事件亦再次显示止蚀的重要性,笔者未来将继续紧守「止蚀不止赚」的原则。 (C基金现时持有特斯拉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与诺华制药合作 百济神州实力获认可

港股生物科技龙头股百济神州(6160)最近无论股价及成交额均大涨,股价本月至今已升接近四成,并创历史新高,完全扭转较早前第二大股东Baker Bros. Advisors LP于去年12月初配股后的弱势。尽管国家医保降价风险已反映在各大PD-1相关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上,百济神州于12月的表现仍是停滞不前,反观重注PD-1赛道的信达生物(1801)股价则屡创历史新高,笔者估计这与较早前百济神州重要股东减持有关。 新药卖海外授权 股价升破200元 可是,自从上周二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的PD-1新药百泽安,将把海外授权卖给全球顶尖制药公司诺华制药(NVS),股价便直飞上200元以上。若以市值计算,诺华制药现时是全球第四大药企,这次的海外授权交易可说是对百济神州很大的认可。一来诺华制药自主研发管在线其实已经拥有PD-1,暂时于第三期临床研发阶段,二来这个授权交易金额高达22亿美元,比信达生物去年与礼来(LLY)合作的大逾一倍。 随后隔了两日,百济神州PD-1新药百泽安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适应症亦宣布已获批,可说是好事成双。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大概于去年4月左右受理,时间上算符合或早于预期。 笔者估计,另一一线晚期非鳞状NSCLC适应症将于上半年内获批商业化。其实肺癌有数种类别,去年国内新增肺癌患者多达80万人以上,死亡病例更是70万人起。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占全部病例80%至85%,NSCLC有3种主要亚型(腺癌、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约有25%至30% 肺癌属鳞状,吸烟导致的肺癌通常都是腺癌,大细胞癌的扩散速度则相对较快。因此,如要部署绝大部分的肺癌市场,药企需要在鳞状及非鳞状的NSCLC都投入研发,而百济神州及信达生物已递交的药品上市申请均有此类适应症。 新药陆续获批 收支平衡指日可待 虽然百济神州今年继续亏损约数亿美元的机会很大,主要原因来自高速增长的研发费用,包括收购研发及销售授权的费用,但随着新药PD-1及BTK的重磅适应症陆续获批,加上与大股东安进(AMGN)合作的商业化产品都已推出,笔者认为百济神州两三年内达收支平衡并不出奇。市场未来对生物科技股的要求将会逐渐提高,可能海外授权的收购会变成基本门坎,百济神州在海外的投资部署有绝对优势,现在名声亦得到了国际巨企认可,所以笔者将会继续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发展。 (C基金现时持有百济神州及信达生物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环球经济复苏 利好汇控今年表现

「圣诞钟买汇丰」这句话已在多年前不再起作用,如在过去11年的12月初短炒汇丰控股(0005),并于1月沽出,只有约六成机会赚钱,成功率不算特别高,因此近年甚少人会于年尾提及买入汇控,甚至乎要「圣诞钟沽汇丰」。 汇控近期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表现可说是非常惨淡。美国联储局于前年开始重新降息「放水」,新冠疫情的突袭使该局不得不在2020年3月时紧急两度降息救市,如扣除通胀率,美债收益率基本上是负数。大量「放水」令金融体系不再可能出现资金流短缺的情况,资金顺势流入股票、商品期货及虚拟货币等高风险资产,变相对长期息率有不小压力,收益率曲线变扁平,不利银行的息差收入,相信不少基金年中因此沽空了汇控。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市民收入减少,存款也因此下降,令银行出现双重打击。企业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也同时下降,令银行放贷的意欲减少,因此联储局在疫情期间除了减息外,还直接入市购买债券ETF、企业债、垃圾债,甚至直接借钱给企业。其实美国自金融海啸至2018年的量化宽松令联储局的资产负债表由1万多亿美元膨胀至4万多亿美元,但2020年仅第二季已把资产负债表增长至7万多亿美元,可见这次3万多亿美元的「放水」威力可媲美近10年的量化宽松操作。 商品期货持续涨 反映经济正复苏 此外,生意减少令呆坏帐(Bad Debts)风险出现的机会率上升,银行被迫无奈地增加相对应的拨备,变相影响公司盈利及派息能力。去年欧洲及美国等央行监管机构亦因这原因都暂停了各大银行的派息及回购选项,令银行股陷入严寒的冬天,汇控9月下旬一度跌穿「海啸价」(28元)。 不过,笔者认为汇控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随着联储局持续「放水」及美国政府一系列的纾困措施,全球经济复苏的现象于去年下半年陆续浮现。市场现时对未来十年通胀的预期已逐渐提升至2.2% 左右,符合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去年对通胀预期的言论。近月大豆、棕榈油及铜等商品期货价格都持续上涨,成本上升令消费必需品行业被迫加价,侧面反映实体经济正在复苏。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变相因通胀的缘故而上升,长期债券利率将同时反映升势,银行的息差收入或可因此而回升。 总括而言,经济复苏将利好银行息差收入反弹,呆坏帐的出现机会亦会减少,对应的拨备将会下降,银行的盈利及派息能力未来会有提升的空间。同时,欧洲央行去年12月已批准银行今年重新派息,相信对汇控来说是个利好的催化剂。另外,在技术层面上,笔者估计有部分基金去年沽空的旧经济股,如金融、汽车及消费等板块,将因经济复苏而继续出现挟淡仓的现象,利好汇控等股票。银行是百业之母,C基金去年已部署了捕捉汇控反弹的升浪,现时仍是十大持股之一,笔者相信这间银行稳定的业务将于今年继续修复,认为股价仍有重估的空间。 (C基金现时持有汇丰控股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国家医保结果或好过预期 PD-1龙头估值可重估

上周港股医疗板块出现重大变化,事关市场非常关注内地的国家医保谈判于上周一至周三举行。虽然官方文件仍未发放,但从市场主流信息显示,这次国家医保局的姿态相对温和,可能比上次医保谈判的平均六成降价幅度要小,令相关药企的毛利率下降压力减少,因此相关药企获估值重估的机会,几乎带动整个医疗板块反弹。 恒瑞医药促销 威胁信达生物 笔者认为这次医保结果较温和其中一个原因是涉及较多创新药企的重磅创新药,如热门的PD-1及BTK靶点的癌症药物等。最近首个医疗器械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降价幅度逾九成,不利这次医保谈判的市场预期,加上10月有传内地龙头药企恒瑞医药(600276)的PD-1药「艾瑞卡」将推出「全年药费3.96万元」促销活动 ,因此PD-1的相关药企股价都出现颇大的调整。 在这次医保谈判前,信达生物(1801)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是内地唯一被纳入国家医保的PD-1产品,达伯舒现时每年治疗费用(报销前)约10万元人民币。恒瑞医药这次促销活动可说是大大威胁着信达生物的前景,信达生物于10月消息传出后曾经从历史高位回调接近三成。同时亦因为这个促销活动,市场预期7家药企的PD-1产品在医保谈判后,每年治疗费用会降到3万至4万元人民币,对应恒瑞医药的艾瑞卡的话,将是要由19,800元降至千元人民币。 如今市场暂时传出的利好消息有数个,第一是外企的PD-1产品报价过高,有机会不被纳入医保,将会承受失去大量市场份额的风险。第二是恒瑞医药艾瑞卡的4个适应症(霍奇金淋巴瘤、肝细胞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鳞癌)都中标了,除霍奇金淋巴瘤外,其余中目标适应症每年在国内的新增患者有逾20万人以上,都是癌症发病率头六位之一,艾瑞卡有望成为先头部队,率先抢占市场份额。此外,艾瑞卡这注射液将降至每支3000元人民币,年度费用大概约5万元人民币,超过市场预期。因此,恒瑞医药的股价上周强劲反弹并创历史新高,升接近两成。 产品进医保 支持恒瑞逾两成年增长 虽然现时暂未见医保的官方消息出现,但期望与行业传出的消息出入不会太大,因此笔者期间都有增持恒瑞医药。艾瑞卡今年将会占恒瑞医药的全年销售逾15%,约40多亿元人民币,无疑继续持有内地PD-1市场最多份额,因此其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极为重要。艾瑞卡明年进入医保后相信增速会加快,估计有机会达逾6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继续支持恒瑞医药近年平均每年两成以上的收入增长。 (C基金持有恒瑞医药及信达生物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憧憬复苏新产品 逆市买微创医疗

微创医疗(0853)今年因内地「金手指」基金高瓴资本增持后,股价节节上升,本年度最高峰时期股价升接近4倍,其后因各地的省级带量采购等不利消息,以及国家首个高值医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降价超乎市场想象,令公司股价由45.5元高位回调至30元以下,可见市场对内地医疗器械行业的前景感到疑惑。 美骨科收入占九成 带量采购影响微 再者,最近已有传第二轮的国家级别带量采购有机会于明年第二季前执行,骨科将会是其中一个主打项目。其实今年骨科相关的省级别带量采购已在多个地方进行,如江苏、福建、浙江等,更有多市采购联盟的出现,不利消息可说是「不断放负」,并已在相关公司的股价上反映。 然而,虽然微创医疗2019年的骨科业务营业额与内地龙头威高股份(1066)相若,有逾1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约三成),但其实当中接近九成的收入都不是来自中国,事关微创医疗的骨科业务收入是来自2013年收购美国Wright Medical Group的骨科业务,或许第二轮采购对微创医疗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若以2019年骨科植入细分市场计算,内地的骨科行业接近四成是来国外品牌,鼎鼎大名的威高都只得5%市占率,而微创医疗更仅占0.6%。反而刚进行了集采的冠脉支架,本土品牌却占内地市场逾七成,因此骨科国产替代的增长空间比起冠脉支架更有看头,笔者憧憬微创医疗或可在明年骨科集采中获得增量的机会。 带量采购无疑对医疗行业的打击甚广,大幅降价一来令经销商的毛利大大减少,更有可能威胁医疗器械厂商的出厂价,未来相关厂商可能需要以直销形式销售;二来有药品带量采购的前车之鉴,市场今年已转向偏好主要研发创新药的公司,未来没有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厂商或会因为利润收缩而被边缘化。 旗下微创心通申上市 料释潜在价值 微创医疗上个月已在港交所递交了微创心通的上市申请,其创新的经导管心瓣置换术是未来数年内地最高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之一,有望上市后释放微创医疗一定潜在价值。 中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手术(TAVI)未来5年的平均每年增长逾六成,2025年中国的TAVI市场或会达50亿元人民币,笔者期望微创心通将会拥有三成以上的TAVI市场份额,甚至可挑战启明医疗(2500)龙头的地位。因此,在现时医疗器械行业下风,笔者选择逆市买入微创医疗,憧憬明年国外销售情况随着疫情向好而反弹,以及旗下较为创新的业务包括微创心通及手术机械人陆续进入下个里程碑。 (C基金现时持有微创医疗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眼科龙头爱尔 「能见度」高

上半年医药股的表现非常强劲,可是由第三季开始,行业被多个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相关政策(全国及省级带量采购、医保等)缠绕着,再加上最近新冠病毒疫苗进展良好,让此高风险的板块进入了「寒冬」。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笔者可退守的医药股投资都已减仓,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入市,现时看法较保守。除了外包研究机构外,暂时仍有信心的还有医疗机构相关的行业,如眼科医院龙头——爱尔眼科(300015)。 上市11年市值增逾70倍 爱尔眼科是A股深圳创业板中非常有名的白马股,这个2003年成立的眼科医院集团自2009年上市以来,公司一直稳定的盈利增长得到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青睐。爱尔眼科现时市值约2600亿元人民币,上市至今市值增长超过70倍,平均每年增长逾三成。 爱尔眼科主要业务透过验光检查服务来筛查患者,并以连锁眼科医院方式提供屈光、白内障、眼球前后段等眼疾手术。现时屈光手术是公司近百亿收入中最主要的增长来源,验光服务和屈光手术占总收入逾半。今年新冠病毒疫情令眼科医院这些非紧急的医疗服务受阻,同时国内高考因疫情而延迟,导致过往6月是旺季的屈光手术滞后,因此爱尔眼科上半年的收入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不过,公司其后第三季的业绩反弹强劲,收入同比增长接近五成,经常性净利润的增速更高达85%,9个月的收入增长已回复至正10%,可见国内眼科相关医疗服务已复苏得七七八八。 现时全球近视人数有逾25亿,近年有研究指30年后全球近视人数将增长至50亿,每年平均增速约2%。暂时国内受近视影响的人群有逾7亿人口,随着学习负担增加,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电子产品的市场渗透持续上升,现时国内的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有逾五成,是全球最高的国家。可是,中国屈光手术的渗透率现时只是西方国家的三成水平,相信中国政府仍会在眼疾防控上继续用心把关,因此眼科专科赛道的增长空间仍很大。爱尔眼科贵为国内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旗下医疗机构多达400所,属绝对龙头,笔者相信爱尔眼科将会在国家眼疾相关政策上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并购300间医院诊所待孵化 此外,爱尔眼科「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模式由2014年起进行,其后公司盈利增长每年都有约三成,可见并购基金对公司的盈利稳定性影响甚大。一般刚收购的医院需要1至2年时间磨合,因此爱尔眼科利用权股投资外部并购基金的方式,在时机成熟时才进行并表,令公司增长变得更平稳及更有能见度。并购基金暂时仍有300余间医院或诊所等待孵化,规模相当于约30亿人民币的收入,期望未来5年可以陆续注入到上市公司,为管理层未来5至10年的三成盈利增长指引打好一定基础,因此笔者仍看好爱尔眼科未来中长线的表现。 (C基金现时持有爱尔眼科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荣昌生物或成蚂蚁影子下黑马

医疗保健板块近期每况愈下,缺乏足够创造力的传统仿制药企如石药集团(1093)及中生制药(1177)自8月的全国带量采购以来,股价一直下跌。同类型公司先声药业(2096)上月尾以足球队量计的明星基石投资者上市,却早于上市前暗盘时段跌逾一成并在其后确定「破发」(跌破发行价),可见现时明星基石投资者的「金手指」效应已逐渐减退。在板块面临冬季的日子下,生物科技新股仍陆续在推出上市,笔者认为市场将会比以前更专注在公司基本面的质素上,估计只有研发管线爆发力强且较后期的公司才值得投资 。 市场爱想象空间大公司 现时市场胃口非常讲求创造力,今年没有盈利但主打研发创新药的生物科技B股表现却比有逾百亿收入的传统药企强,可见市场偏好想象空间较大的公司。荣昌生物(9995)上市首日升逾三成,笔者认为公司的故事巨有独特性,且今年内将有第一款产品进行商业化,相信公司未来可继续获市场青睐。荣昌生物的研发平台技术较为广泛,有抗体及融合蛋白、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新型双功能抗体,都是现时比较热门及高潜力的研发技术。公司研发管在线的产品全都是自主研发,属罕有的现象,事关现时绝大部分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线一般都是联合研发或来自引进授权许可的药物。对荣昌生物来说,这可是双面刃,一方面公司的产品或可获对外授权的机会并打响名声,另一方面公司的品牌质素或未能反映出来,投资者可能会对国产药物有所保留,是好是坏,还有待产品推出后才有结论。 红斑狼疮新药今季获批上市 泰它西普(RC18)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适应症,并将在今季获批上市。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严重性可大可小,可让15-45岁的女性失去部分身体和神经机能,是这领域中最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之一。现有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及副作用强,泰它西普这类生物药可能是SLE患者新的出路。产品现时没有同期正要上市的竞争对手,市面上只有疗效相对较差的贝利木单抗(来自GSK的倍力腾)。泰它西普将成为第一款对应SLE的国产生物药,其药物国内的适用患者人群逾30万人,2030年SLE的中国市场规模或可逾150亿元人民币,可见泰它西普的潜力非常大。 虽然荣昌生物当时的上市时间表与大名鼎鼎的蚂蚁集团「撞期」,不少人认为其新股是生不逢时,但国际配售方面却非常火热,这次笔者从投行上也没获分配到股票。不过笔者认为荣昌生物的基本面质素颇强,除了产品线的幻想空间大,管理层的阵容亦给予笔者不小信心,尤其是拥有多年美国及国内药监局经验的首席医学官及临床研究主管何博士,因此相信公司上市后仍会有机构投资者追捧,不排除会追货。 (笔者现时并没持有以上股票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