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極泰來的港股醫療板塊 – 淺談百濟神州(6160)和愛康醫療(1789)

在美聯儲持續加息,中美地緣政治摩擦升級,SVB銀行擠兌等眾多不利因素下,港股創新藥一年左右時間普遍跌幅在60%以上。美聯儲加息對風險資產的影響開始弱化,美元指數持續走低;港股醫療保健指數和美國 XBI 指數有低位企穩跡象;隨著負面因素逐漸出清,港股創新藥械有望受益于創新產業鏈修復。 4月14號,召開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會議摘要已發佈,百濟神州、百利天恒、澤璟製藥等眾多國內創新藥公司將展示早期項目佈局思路和研發進度。6月2日召開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ASCO),參會公司和參會內容處於逐步披露過程中,按照往年經驗,ASCO期間腫瘤重磅臨床進展將有力推動創新藥股價表現。  近日,CDE發佈《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範(試行)》,繼續強化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藥,加快創新藥的審評速度,符合條件的創新品種可享受早期介入、研審聯動、滾動提交、核查檢驗工作前置等方式加速創新藥研發和上市。  此外,國內新冠疫情影響消除,FDA有望恢復國內創新藥公司在美國申報上市的現場核查工作,加速創新藥出海。 從行業上游角度來看,一方面, 海內外醫療健康的投融資情況開始出現好轉,海外三月份環比上升44%。且疫情擾動因素基本消除,創新藥械受投資端的影響 將逐步減輕。另一方面,隨著真正滿足臨床需求、解決臨床問題的創新藥器械進入收穫期並快速放量, 創新藥和CXO 企業都有著不小的增量空間。本身基本面扎實,長期增長邏輯清晰的公司,在本輪反彈中會有更強勁的表現。 創新器械代表:集采生還者 – 愛康醫療 1789.HK 愛康醫療是骨科關節假體龍頭公司,和其他創新器械不同的是,愛康是目前為數不多能做到集采後業績不跌反升的公司,2022年歸母淨利潤 2 億元,同比上升121%。 原因是公司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集采後的以量換價:2022 初次髖膝關節銷量同比增速分別+81%/130%,並且牢牢的佔據了醫院的管道,在去年一年新進入了近1000家醫院,並且是頭部醫院為主。根據管道回饋,愛康在部分醫院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0%以上。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除了愛康本身產品的優秀外,還有進口替代的大背景下諸多國際品牌離開中國市場。管理層也認為他們與其他國內參與者相比具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技術和來自收購的 JRI 的國際學術/培訓資源,這是一個關鍵的競爭優勢,並重申他們的 2025 年目標是獲得 25% 的市場份額。 對於未來的集采,管理層也認為影響可控。自 2022 年 4 月開始,提交的集采報批數量的80% 已在 YE22 實施,NHSA 可能會在 23 年底發佈髖/膝植入物 VBP 更新的規則。隨著招標規則在國家層面更可預測和成熟,通過參考藥物洗脫支架更新,投標人可以以低於上限價格的價格獲得投標,導致價格上漲 5-76%。 此外,AK的降價風險相對較低,投標價格為上一輪最低價。所以市場整體對未來集采保持樂觀態度。 合同類骨科公司相比,愛康有著縱深更強的管線儲備。管理層強調愛康醫療在通過 1) iCOS(創新的定制化骨科解決方案)實現增長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22 財年總銷售額約為 4700 萬人民幣,預計增長 50% 以達到 人民幣7,000萬元; 和早期干預的增加; 2) 數字骨科平臺、2022 年...

【創新藥板塊】藥企面臨數年集采後的行業修正期

【 創新藥 板塊】藥企面臨數年集采後的行業修正期 「帶量採購」一詞自2018年起變得常態化,接二連三的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持續頻密地進行,現時已完成了第七批的藥品集采工作。雖然從降價幅度來看,每批集采中選結果的平均降價看似已出現「緩和」跡象,這些被逼提速轉型創新的傳統藥企因為疫情的阻撓,暫時仍未完全走出帶量採購的負面影響。當年由中生製藥 (1177) 的「潤眾」恩替卡韋被降價九成揭起此重大醫改的序幕,這款曾擠身全球抗病毒藥物頭十的乙型肝炎藥品從此要「以量換價」,潤眾的銷售額由當時30多億元人民幣下降至現時不到10億元,可見「以量換價」的故事並不容易實現。現時轉型創新的方向已是不歸路,可是中生製藥選擇的散彈槍式推出 創新藥 至今仍未能推動業績反彈至昔日水準。 創新藥物過往進入醫保後,將可進入醫院用藥目錄,降低進院門檻並加速進院效率,是藥品銷售提速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隨著創新藥品上市加速,國家醫保談判亦步入常態化,為了避免高價藥品過份地佔據醫保基金支出的現象,創新藥物也要面對醫保談判後降價的風險,「以量換價」的故事同樣地發生在創新藥物上。 近年最熱門的創新藥物是抗腫瘤的PD-1及PD-L1抑制劑,現時國內市場上已有13款PD-1或PD-L1的產品上市 (9款國產)。隨著此賽道競爭愈演愈烈,多個同類產品已降價並納入醫保目錄,「內卷」的情況開始加劇,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競爭格局下,各個藥企紛紛試圖通過增加適應症佈局,拓寬適用患者人群範圍,從而橫向拓展市場範圍。而海外市場佈局是產品後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可是「內卷」的情況或會燃燒其他國家,尤其美國這個在藥品發展方面最為先進的市場,因此當地藥監局FDA亦作出對應部署,收緊新藥審查政策,使主要原以中國患者資料申報上市的PD-1或PD-L1藥物或要被腰斬。 出海先行者 – 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 (6160) 是國產創新藥能夠在美國上市並較成功的出海例子,亦是暫時國內生物科技公司海外部署較先行的第一梯隊。這間成立於2010年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研發腫瘤創新藥物,早於2013年開始部署的BTK (澤希替尼, 商品名: 百悅澤)、PD-1 (替雷利珠單抗, 商品名: 百澤安) 及PARP (帕米帕利, 商品名: 百匯澤) 抑制劑都是公司主要研發並正在放量的藥物。 百悅澤 (BRUKINSA) 是首個實現中美上市的國產BTK抑制劑,此第二代BTK抑制劑早於2019年11月於美國率先獲批上市,現時已在逾50個市場上獲批,包括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以及歐盟、英國等地,現時在美國、中國及歐盟以外仍有逾40項上市申請,當中涉及30多個國家及地區,可見百悅澤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最近百濟神州為百悅澤所展開的APLINE研究亦取得階段性成果,這個針對臨床巨有統治地位的伊布替尼BTK抑制劑的頭對頭臨床研究成功證明同類最優潛力,為百悅澤未來國際化打下重要基礎。值得留意的是,現時百悅澤是國內同類BTK治療費用最低,且銷售額增長速度最快的藥物,相信利用著較佳的臨床效益或可成為國內市占率最高的BTK抑制劑,加上國際化部署,此藥的銷售峰值或可逾過百億美元。 出海第二動力來自合作模式 百濟神州主張自主研發及合作開發的商業模式,早已與國內及海外全球多間領先藥企展開產品合作,並引進多款藥品在中國獲批及進行商業化,可見公司在國際化上的部署比國內藥企進展要快。公司第二款重點藥物百澤安為國產PD-1第一梯隊 (第4款國產),起初銷售額由於缺乏市場較大的適應症獲批而並不顯眼,隨著去年相關肺癌及肝癌等適應症獲批,百澤安是現時於國內適應症獲批數量最多的PD-1藥物,同時銷售額亦已趕及信達生物 (1801) 國產第二的達伯舒,隨著今年醫保談判後,相信銷量可持續上升勢頭。此外,去年公司亦與海外領先藥企諾華 (NVS) 合作發展百澤安,將於北美、日本、歐盟及其他6個歐洲國家進行開發及商業化,去年9月已向美國FDA遞交食管鱗癌上申請,該臨床試驗近四成患者在中國以外招募,並覆蓋多個美國臨床試驗中心,期望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仍可成為美國首款獲批的國產PD-1抑制劑。 總結 現時醫藥行業正進入醫改後的修正期,國內頭部創新藥企的價值亦在慢慢浮現出來,在國內競爭漸趨激烈的背景下,持續創新及海外拓展成為不可或缺的部署。百濟神州過往形象具爭議性,是國內創新藥企中燒錢規模最大的公司,2017年至今虧損逾數百億元人民幣,季度淨虧損的狀況未有明顯的增速改善,是其中轉型成為生物製藥公司的重要絆腳石。現時兩頭馬車百悅澤及百澤安的銷售額正在提速,而海外的部署不論於規模及進展亦漸入佳境,筆者仍期待百濟神州隨著規模效應帶來收支平衡的一天。 以上分析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 基金現時持有百濟神州的長/短倉。 關於作者: 盧晧信 (Calvin Lo) 鵬格斯資產管理的助理基金經理 延伸閱讀︰重塑中的美股醫療板塊 – 藥企 緊貼每日大市走勢,環球金融局勢,記得訂閱【C基金】Youtube直播頻道 🔔

【蘋果財經】北水大時代●專題|「C基金」李浩德:料北水持續一段時間 今年炒全球復蘇 應開始部署舊經濟股

出身自惠理(806)的「C基金」基金經理、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李浩德接受訪問時表示,認為現時「北水大時代」在升浪的初段位置,未至於構成泡沫。基金去年尾開始投資滙豐(005),料受惠全球復蘇。另外他看好電動車和CRO行業,有投資Tesla(美:TSLA)、蔚來(美:NIO)、寧德時代(深:300750)和藥明生物(2269),以上股份亦是其10大持倉。 今年初開始,「北水」湧入港股市場,李浩德稱之為「排洪」,因為他留意到自去年下半年起,內地經濟表現和出口數字相對較好,似乎未受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影響,資本市場表現強勁,出現了人民幣較美元強的現象。自去年第4季,內地的政策偏向將資金流向其他國家,以紓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雖然中移動(941)和小米(1810)等被美國制裁,北水卻湧入大量買盤,支撐被制裁公司的股價,以致北水淨流入和港股成交額屢創新高。 李浩德預期「北水」流入香港會持續一段時間,比較2015年「港股大時代」,現時只是升浪的初段位置,未至於構成泡沫。他認為大市較「港股大時代」時健康,因為當時內地實體經濟表現差,人民幣又受壓,香港經濟反而比內地好,現時則相反。另外部份中資股在被美國制裁後,缺少外資參與,股價仍企穩,預期拜登上場,中美關係緩和,外資一旦有機會回到中國,相信股價升幅會更誇張。 「C基金」自2019年成立,不斷提升美股和新經濟股持倉,李浩德指投資會根據大環境而轉變,事實上去年新經濟股表現跑贏大市,因為疫情令到實體經濟差,股市表現好源於量化寬鬆(QE),以及息口低,資金慢慢流向股市,特別是新經濟股。他預料今年會炒全球復蘇概念,去年大部份行業因武漢肺炎而停擺,今年可以寄望有好轉,因此投資機會不再限於新經濟股。 今年炒全球復蘇概念 應部署舊經濟股 李浩德建議投資者今年可以投放7成資金在新經濟類股份,3成可以放在舊經濟股。他今年特別看好滙豐,現時亦為基金10大持股之1,因為銀行作為百業之母,會最受惠於全球復蘇概念。另外,他也建議投資者可以留意消費類股份。 去年在美國上市中概股股價表現理想,李浩德指因為中概股業績好,例如從事電商和社區團購的拼多多(美:PDD)和視頻平台B站(美:BILI)等;其次是因為去年初瑞幸等中概股(美:LKNCY)被指賬目造假,反而令更多人認識中概股,從而開始投資。今年盛傳會有多隻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他建議香港投資者可以個別公司作研究,再率先投資美股,早著先機。 「C基金」的10大持股中有投資電動車公司Tesla、蔚來和鋰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李浩德指Tesla就好像蘋果手機一樣,即使市佔率第一,但手機市場仍有其他公司,例如華為和小米(1810)等,因此基金有投資蔚來,並認為內地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市場已發展到不再需要單靠政府補貼。他認為蔚來很像小米,在營銷方面做得很好,並且在內地的電動車行業的起步算早,產量較其他國內新能源汽車公司多。 相信阿里會重回正軌 部署CRO、創新藥和醫療器械股 去年尾螞蟻上市觸礁,之後內地互聯網巨企又經歷反壟斷風波,訪問當日阿里巴巴(9988)創辦人馬雲自螞蟻上市觸礁後,2個月首度公開露面,刺激公司股價急升近1成。李浩德表示,螞蟻被內地金融部門要求整改,以及政治風險因素,令早前阿里系股價受壓,惟他認為阿里基本面很強,市場過份憂慮政治因素,就好像騰訊曾在2018年,成為解決內地青少年遊戲成癮問題的打擊對象,當時股價一度大跌,現時亦重回正軌。他相信阿里的問題不難解決,雖然基金較高峰時已減少注碼,但仍投放一定資金。 去年內地醫藥股曾受到帶量採購的影響,股價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惟李浩德仍看俏藥明生物的發展,「基本上就係代工嘅概念」。他認為從事CRO的藥明生物受到政策改變影響的機會最細,「無咁嚇親大家,但個需求都強勁」,亦受惠於疫情而增加訂單。除CRO外,「C基金」也有部署龍頭的創新藥,例如信達生物(1801)和百濟神州(6160) ,以及醫療器械股微創醫療(853)。

與諾華製藥合作 百濟神州實力獲認可

港股生物科技龍頭股百濟神州(6160)最近無論股價及成交額均大漲,股價本月至今已升接近四成,並創歷史新高,完全扭轉較早前第二大股東Baker Bros. Advisors LP於去年12月初配股後的弱勢。儘管國家醫保降價風險已反映在各大PD-1相關生物科技公司的股價上,百濟神州於12月的表現仍是停滯不前,反觀重注PD-1賽道的信達生物(1801)股價則屢創歷史新高,筆者估計這與較早前百濟神州重要股東減持有關。 新藥賣海外授權 股價升破200元 可是,自從上周二公司宣布自主研發的PD-1新藥百澤安,將把海外授權賣給全球頂尖製藥公司諾華製藥(NVS),股價便直飛上200元以上。若以市值計算,諾華製藥現時是全球第四大藥企,這次的海外授權交易可說是對百濟神州很大的認可。一來諾華製藥自主研發管線上其實已經擁有PD-1,暫時於第三期臨牀研發階段,二來這個授權交易金額高達22億美元,比信達生物去年與禮來(LLY)合作的大逾一倍。 隨後隔了兩日,百濟神州PD-1新藥百澤安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適應症亦宣布已獲批,可說是好事成雙。該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大概於去年4月左右受理,時間上算符合或早於預期。 筆者估計,另一一線晚期非鱗狀NSCLC適應症將於上半年內獲批商業化。其實肺癌有數種類別,去年國內新增肺癌患者多達80萬人以上,死亡病例更是70萬人起。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佔全部病例80%至85%,NSCLC有3種主要亞型(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約有25%至30% 肺癌屬鱗狀,吸煙導致的肺癌通常都是腺癌,大細胞癌的擴散速度則相對較快。因此,如要部署絕大部分的肺癌市場,藥企需要在鱗狀及非鱗狀的NSCLC都投入研發,而百濟神州及信達生物已遞交的藥品上市申請均有此類適應症。 新藥陸續獲批 收支平衡指日可待 雖然百濟神州今年繼續虧損約數億美元的機會很大,主要原因來自高速增長的研發費用,包括收購研發及銷售授權的費用,但隨着新藥PD-1及BTK的重磅適應症陸續獲批,加上與大股東安進(AMGN)合作的商業化產品都已推出,筆者認為百濟神州兩三年內達收支平衡並不出奇。市場未來對生物科技股的要求將會逐漸提高,可能海外授權的收購會變成基本門檻,百濟神州在海外的投資部署有絕對優勢,現在名聲亦得到了國際巨企認可,所以筆者將會繼續看好公司中長期的發展。 (C基金現時持有百濟神州及信達生物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

滬深兩市成交多日過萬億 港股或可搭順風車

A股年初開局升勢延續,截至周二(12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7日突破1萬億人民幣,港股上周數天亦出現逾2,000億港元成交,儘管中美關係最近有不利因素出現,現時市場氣氛仍然非常正面,恒指暫時已突破28000點水平。 內地滬深300指數仍大幅跑贏環球各個主要股票市場,年初至今升逾7%,加上美元持續貶值,短期內A股仍會是不可缺少的投資之一。儘管制裁名單於周一(11日)已生效,數間企業因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而被禁止交易,就連盈富基金都受牽連,當中產生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市場或憧憬下周候任美國新總統拜登的就職會讓局勢出現變數。 在港股方面,各個強勢板塊如醫療及汽車板塊都見利好消息支持,不少個股再創歷史新高。隨著經濟復甦,筆者將繼續看好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如吉利汽車 (00175),以及受惠PD-1價格明朗化的生物科技股如百濟神州(06160)及信達生物(01801)等。 如從宏觀方面上看,美元去年弱勢令人民幣升值逾6%,把前年中美貿易戰關稅會引發人民幣貶值的憂慮幾乎都抹去了,現時甚至乎需要擔心人民幣會否升值過快。其實中央人民銀行及外匯局去年12月已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減少資金流入國內市場,變相持有外幣的成本下降,間接有「排洪」的作用。筆者相信流出的資金,不少會流至股票市場及虛擬貨幣等現時最容易賺錢的資產。香港作為最近的「渠口」,將會有一定的利好,因此基金現時的投資已滿倉上陣,暫時會繼續投資一些衍生工具捕捉持續的升浪。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吉利汽車、百濟神州及信達生物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新股先聲藥業估值不吸引 市值遠遜龍頭

昨日由於內地冠脈支架帶量採購文件發布,重創整個醫療器械行業,惟生物科技相關股票表現較為穩定,如信達生物 (1801)及百濟神州(6160)本月至今暫時都有雙位數增幅。筆者相信短期內生物科技行業或在醫療板塊中會是受政策影響較小的股份,可見近期有關新股的推出亦有加快,表現不俗。然而,昨日截止申購的先聲藥業(2096)是罕有地擁有盈利的傳統藥企新股,故事有點像兩年前的龍頭藥企石藥集團(1093),同樣是造仿製藥起家,因為帶量採購政策所影響,現時都轉型集中火力研發創新藥,但筆者認為現時傳統藥企在不利的市場氣氛下,這隻新股或有機會是「先升後跌」。 勝在有星級基金做基礎投資者 其實先聲藥業是首家中國生物製藥公司以中概股形式於2007年在美國上市,相信當時熱度十足。可是後來正值金融海嘯,一籃子中概股被沽空機構盯上,接着於2009年曾收購及增持股份的延申生物更傳出疫苗造假、數據造假等醜聞,股價一直受壓,結果公司隨後於2013年底私有化退市。先聲藥業這次捲土重來勝在有星級基金做基礎投資者,才讓市場有信心令孖展暫錄得逾700多億港元(截至上周五),相信定價至上限價的機會不小。不過,筆者對先聲藥業的產品線仍有保留,尤其公司的增長力比起龍頭藥企相差太遠,而且屆時上市市值只得300多億港元,比現時藥企龍頭逾千億市值還有一段距離,可是估值卻毫不便宜。 先聲藥業去年銷售有逾50億人民幣,主要收入來自三大產品(恩度、必存及艾得辛),由於產品數目不多,十款藥品已佔總收入逾八成。現時先聲藥業腫瘤板塊佔收入逾三成,與行業龍頭相比,增速並非六至九成,而是約三成的同比增長,並不討好。其中原因是主打腫瘤創新藥物恩度雖然用於競爭激烈的肺癌市場,但該抗血管靶向藥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中排名只得第七。反而增長較快的是自身免疫相關的抗風濕藥物艾得辛(艾拉莫德),去年有逾五成同比增長並佔收入約一成。但最不幸的是,改善急性腦梗塞的重磅藥必存於2018年被藥物監控目錄,今年上半年更從國家醫保目錄上除名,令必存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急瀉八成,這款過往佔總收入逾兩成的藥物將為先聲藥業帶來重大影響。 倘以上限定價 比龍頭藥企更貴 現時先聲藥業大部分產品都是仿製藥,有部分仍未進行帶量採購或未能中標,創新藥管線只在一期臨牀或之前,還有一段時間才會為公司帶來收入。雖然公司今年8月推出了兩款新藥(恩瑞舒及先必新),分別是抗風濕及必存的改良版藥物,筆者認為其產品的增長力仍有待觀察。至於重點PD-L1產品KN035為重磅創新腫瘤藥,而且不是由先聲藥業自主研發,在市場份額及收入方面都會有折扣。總括而言,如先聲藥業以上限價上市,估計明年市盈率將是26倍左右,明顯比龍頭藥企貴,加上現時市場風險胃納收縮及不討好的往績表現,因此筆者並不看好這次招股及不會參與。 (C基金現時持有信達生物及百濟神州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

商業化產品待爆發 百濟神州強勢

百濟神州(6160)這家市值約2000億港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主打自主研發的兩款熱門靶點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及BTK(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的藥物,兩款靶點未來數年內相信在國內市場分別會有逾百億人民幣的銷售,同時百濟神州亦是先頭部隊之一,估計會擁有不少市場份額,可見公司正站在一條前景不錯的黃金賽道上。 PD-1是現時市場上最熱門研發的靶點,信達生物(1801)是國內第一家藥企的PD-1產品獲納入醫保,現時雖僅有一項適應症(治療復發或難治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已商業化,但去年已有10億人民幣收入。 百濟神州的PD-1產品百澤安同樣的適應症亦於去年底獲批准上市,今年4月還獲批第二項適應症(治療尿路上皮癌 UC),後來亦遞交了治療肺癌相關適應症的上市申請。雖然醫保的「頭啖湯」已被信達生物獲得,百澤安上半年銷售只得約4億人民幣,但以公司有逾千人的銷售團隊規模,筆者相信公司若能在十一月的醫保談判成功,百澤安仍可在市場中分到一杯不錯的羹。 聯合研發引入授權許可 豐富產品線 另外,市場上第一款BTK抑制劑是由外企艾伯維及強生聯合研發出來,其產品去年銷售高達70億美元。而百濟神州的百悅澤則是全球第三個BTK抑制劑產品,去年第一項適應症(套細胞淋巴瘤 MCL)已於美國獲批上市,今年6月同樣的適應症,以及另一適應症(成年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也在國內獲批上市了。百悅澤擁有與其他靶點聯合療法的可能,尤其在血液科相關的適應症,如百悅澤的藥效能優越,產品將可在全球市場上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此外,百濟神州擁有獨特的營運模型,除了這兩款自主研發的產品,公司的研發管線中還有聯合研發及引入授權許可的方式來豐富產品線。 有逾40年歷史的美國藥企安進(AMGN)去年11月與百濟神州簽訂了腫瘤藥戰略合作協議,並斥資27億美元入股百濟神州成為大股東,百濟神州將會與安進一起研發20款較臨牀早期的產品,以及獲得兩個已商業化產品的中國銷售授權,協議為當時被沽空機構追擊的百濟神州打了支強心針。 多家星級基金公司增持 百濟神州其實需要高速地燒錢才能達到現時規模的產品線,公司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約5.9億美元,要比國內藥企龍頭恒瑞醫藥(600276)多100倍有多,無疑令人對公司收支平衡的時間表有所擔憂。不過安進的入股讓公司減壓,加上今年一系列星級基金公司的增持,令筆者對百濟神州的公司價值更有信心。 隨着公司的研發管線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明年或有擁有8至10款已商業化的產品在列,將為百濟神州這個雙核心的產品模型帶來更快的收人增速。 (C基金持有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及恒瑞醫藥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

再鼎醫藥招股反應弱 授權模式具想像空間

繼信達生物(1801)及百濟神州(6160)受北水支持而再爆發後,再鼎醫藥(9688)是另一家進入商業化階段,有不錯研發管線的生物科技公司。奈何招股入場費門檻過高,而且二次上市,導致招股第二日超購不足一倍,資金似乎都湧去同期的SaaS新股明源雲(0909),相信這次散戶只會以現金申購此股票,志在參與。始終二次上市有美股股價作參考,加上現時大市氣氛不明朗,醫療保健板塊仍偏弱,因此筆者不會參與再鼎醫藥的招股。不過,再鼎醫藥仍有中長線的投資價值,不排除往後入場。 再鼎醫藥最大的特點是公司的營運模式,其以第三方授權及再授權專利(License-in)的方法建立研發管線,對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筆者認為是利多於弊。再鼎醫藥現時已商業化的核心產品都是由授權方式所獲得的,而且相關產品已在國外正在銷售,此方法容許公司用短時間快速地研發產品並打入大中華市場。 核心產品快速打入大中華市場 則樂(Zejula)是再鼎醫藥暫時最核心的產品,公司用了不到3年便成功把這個小分子PARP抑制劑在中國獲得批准,是市場上唯一無論在一線、二線及晚期卵巢癌上都只需單藥療法的產品,而且給藥方案只是一天一次,令產品可面對的患者群更加廣濶。公司早於2016年從外企Tesaro(現為GSK一部分)獲得則樂在大中華的授權,筆者認為再鼎醫藥充分利用了授權方式的優勢,成功在大中華地區成為PARP相關藥物的第二先頭部隊,相信公司可利用產品的優勢,有望未來在市場份額上打敗獲得頭香的阿斯利康(AZN)的奧拉帕利。 雖然卵巢癌在國內每年的患者發病數目只有5萬多人,比肺癌接近百萬的患者少,但則樂未來仍會有胃癌及其他實體瘤的適應症推出。同時,另一核心產品Optune是一款全球首創的新式癌症治療模式,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利用頻率強度及交變的電場干擾癌細胞分裂來抗癌,不會出現一般化療及輻射所帶來的副作用。Optune現時已在中國獲批對應膠質母細胞瘤(GBM)的療法,此腦癌每年發病人數與卵巢癌相若,這是該適應症10幾年來在中國首個獲批的創新療法,而且GBM患者的生存獲益更增加一倍以上。原研廠商Novocure正在全球進行多個適應症的III期研究(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再鼎醫藥已獲得大中華區的相關銷售授權,將是個巨大商機。 整體而言,再鼎醫藥最大的風險是授權模式的可持續性,未來或有可能失去現時擁有的授權。從二次上市所獲的資金分配可見,有25%都是用在授權的相關投資上,相信未來再鼎醫藥的營運模式仍會以收購授權為主。筆者認為此模式無疑在公司的現金流及盈利穩定性都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但未致於要把這類公司打入冷宮。畢竟成果還是取決於管理層的執行能力,以及產品線的質素,因此筆者仍對再鼎醫藥有興趣,將會持續觀察公司的發展,等待入市時機。 (C基金現時持有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的長/短倉,亦有參與明源雲的新股招股。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