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續增長 電商業務出色

美國7月零售銷售數字,同比減1.1%,降幅遠大於預期0.3%,或是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下經濟復甦放緩跡象。美股三大指數即跌,納斯達克指數曾跌逾1.6%。另適逢業績期,投資者更關注公司近期營運情況,東南亞「小騰訊」Sea(SE.US)周二公布第二季業績,成績大超預期,市場大跌下股價依然「硬淨」。 從基本面角度分析,營收達22.8億美元,升約160%,值得留意是由去年第三季開始每季同比增速持續加快,因數字娛樂業務增速較顯著,當中Free Fire依舊是拉美、東南亞、印度地區最賺錢的移動端遊戲,近兩季進軍美國,並從流水方面成功取代PUBG排名第一。每季付費用户達9,220萬,升85%,增速遠超每季活躍用户45%(7.25億),付費比率創新高達到12.7%,因用户遊戲內購次數提升。另電商業務相對與市場較為一致,投資者比較關注電商業務是其利潤問題,其中一個亮點是馬來西亞SHOPEE業務EBITDA首次扭虧為盈,經調整EBITDA虧損率亦陸續收窄。兩大業務的強勁表現亦令管理層上調今年全年數字娛樂及電商收入預測4%至5%。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SEA LIMITED的股票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別人恐懼時貪婪!美團新業務續拓展

美團(3690)周一尾盤插水7%,因MSCI指數調整,成分股權重發生變動,導致被動型資金流出。隨後美團發布第三季業績,普遍勝大行預期,但可惜天意弄人,股價其後累跌逾10%。筆者認為現時一眾新經濟股正經歷低潮期,加上受外圍配股熱潮導致股價一路受壓。 從基本面分析,外賣業務經營指標做得較出色,上季總交易規模和每日訂單量達1,512億元人民幣和3,400萬單,創新高。連大行最關心的每單經營利潤(EBIT/Order)達0.24元人民幣,按年升74%,勝預期。管理層認為新業務是未來兩年重點發展策略,當中「美團閃購」每日交易量飆80%,藥物銷售漲2倍;另外,管理層亦投放更多資源在社區團購,始終網上生鮮滲透率仍不足10%,加上剛需大及複購率高的特色,令不少電商巨頭(滴滴、拼多多、京東(9618))亦參與其中。主打社區團購的「美團優選」擴張速度快得驚人,覆蓋範圍年底料涉1,000個城市,比其他電商發展速度更快。業績後股價反應令筆者感到意外,但基於其基本面仍然優秀,社區團購的想像空間較大,筆者少有地嘗試「撈底」操作。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美團點評股票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免稅店政策助順豐增長

環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的風險,導致旅遊業復甦要無了期的等待,無法乘坐飛機到國外旅遊購物,就只能於疫情稍為好轉時,逼著留在本土消費,變相利好本土經濟。近日海南島免稅店的政策出台超市場預期,免稅店的長遠發展將減少消費者未來飛往歐洲等地購物的意欲,加上疫情的影響,消費習慣正持續改變,網上購物的人會愈來愈多。 順豐快遞因獨特自營模式在疫情中跑出,藉高品質速遞服務,或在這個消費意欲回流國內的趨勢中得益。過往到歐洲購物的,相信都為了以較便宜價格購買高檔次產品,如皮包、美容用品等。現在多了本地免稅店,將更多人選擇以速遞形式到付,造就速遞龍頭順豐額外收入增長。雖然順豐的自營模式擴張速度,比內地同行專營模式慢,但從最近618電商節強勁的銷售增長可見,內地網上購物的滲透率將持續上升,這趨勢有利順豐於去年部署的電商特惠郵件業務。順豐高投入的自營模式,讓公司有本錢利用規模效應擴展業務,同時品牌的質素令速遞業務在客戶端仍有話事權,順豐廣泛的服務對未來長遠的行業競爭有一定保障。   作者李浩德 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 C基金現時持有順豐快遞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內地電商疫境求存

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中國雖然是爆發起點,但近日疫情控制方面似乎已取得階段式成功,暫時第二波大爆發未有出現,內地多地已開始復工復課。在疫情初期,儘管電子商貿行業生意嚴重受阻,物流系統暫停、供應鏈中斷,並出現勞動力不足及低購物意欲等,內地網上零售銷售額在1至2月期間仍有3%同比增長,顯示需求比其他行業較穩定。乘着內地疫情好轉至暫時受控階段,疫情加速網上購物及企業數字化滲透,該行業整體3月出現高速復蘇,網上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更升逾一成。 現時內地電商三大龍頭為阿里巴巴(9988)、京東(JD.US)及拼多多(PDD.US),眾公司今年至今股價表現分別是-1%、+30% 及 +17%,可見行業在疫情中的穩定性亦在股價上反映。內地近年中產階級已隨着人均GDP高速增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並帶動了內地消費持續增長,而消費升級已成大趨勢。除了巨大的零售市場機遇,傳統企業亦因為數字化轉型而面臨挑戰,現時傳統零售商線上、線下業務並非完全數字化,因此零售業還有空間體現更佳的運營模式。 阿里業務廣可憧憬 阿里巴巴是三大巨頭中之霸,以去年的總電子零售銷售額計算,阿里佔市場份額逾五成,京東及拼多多則佔約17%及7%。阿里比其餘兩大競爭對手的業務涉及範圍更廣,公司市值比騰訊(0700)更大,有約44,000億港元。淘寶及天貓近年的成交總額(GMV)以高速增長,近3年平均每年增長逾兩成。其主打產品為服裝、快速消費品(FMCG),FMCG的市場滲透率仍偏低,發展空間相對其他產品類別大。 除了核心的零售業務天貓、淘寶外,阿里巴巴還有其他業務如餓了麼、優酷、釘釘、阿里雲等,雖然這些業務暫時未有盈利,但收入佔比少於四成,反而可憧憬業務擴張後可令阿里在盈利上爆發。 京東現金足 或可復蘇中跑出 京東在內地排名僅次阿里巴巴,但產品主要是3C商品,電子用品在疫情底下的銷售有一定影響,幸好京東有自家的物流團隊,以及正發展高增長空間的FMCG業務支持。京東在毛利率方面比其餘兩對手較穩定增長,騰訊去年已退出在拼多多上的投資,加上充裕的現金及強勁的現金循環周期,或可在疫情復蘇中跑出。 比起阿里巴巴及京東,拼多多會是更高增長及更高風險的投資。拼多多是正快速成長的新型電商平台,GMV三年來每年平均增速逾倍。公司主打「物有所值」的商品,目標客戶是三四線城市消費者, 現時平均每日訂單高達5000萬宗。由於產品類別偏向疫情需求大增的日用品,拼多多在3月中後保持高達六成的同比增長,可見公司成長速度比阿里及京東快很多。而團購模式更易吸引社交平台上的買家如微信,拼多多擁有過5億的微信用戶客。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公司規模仍未夠大至運營可達收支平衡,在沒有盈利的投資相對風險會高很多。 整體而言,內地電商乘着消費升級急速崛起,市場份額將決定公司的未來去向,因此取得先機的阿里巴巴可望見的未來會是更遠。 (C基金現時持有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以及騰訊控股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